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庐上雁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他在学业与生活难于兼顾的情况下,只得改为读夜间班。那是班主任魏忠老师特批的,有一次问林正秋:“你改读夜间班是父母意见,还是自己的主张?”

林回答说,这是我个人的想法。魏老师听了,不觉说了一句:“你真懂事!”

温一中的教导主任是徐规(注1),徐老师是温州平阳人,原在浙江大学(下称“浙大”)历史系教书。一九四九年后,浙大紧缩编制,历史系停办,回到老家浙南,在温州第一中学执教。虽说徐规是温一中的教导主任,仍兼课为学生讲授中国历史。

徐规老师的课,深入浅出,将我国漫长的古代历史文化讲得有声有色,东方历史的曲折起伏,绵远流长,让每一位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上了他的课,对林启发很大,对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历史课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被同学们推举为历史课代表。

初中快要毕业时,本来校方规定读夜间班的学生不能报考高一级学校,幸好校长金嵘轩听说了,说道:“这个学生(林正秋)家庭贫困,读书要求迫切,成绩好,给个特批吧。”

就这样,初中毕业后林考进了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下称“温师”),这所学校毕业生去向大多是当小学教师。毕业时(1956),适逢周总理提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初级师范毕业生居然也被允许报考上一级师范学院。

林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历史课,顺其自然,史学成了大学报考填写的第一志愿。

读书与留校教书

一九五六年,林正秋如愿考上了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下称“浙师院”)。正当他打点行囊准备上学之时,家中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父亲又失业了。

不言而喻,全家七个孩子中,林正秋当大,作为长子,有帮助父母分担养家糊口之责。父母希望他能如同温师别的毕业生一样,离校后当小学教师,挣钱养家帮助弟妹。

幸好,有位邻居听说了,碰巧遇到林锡华,说道:“在我们这个大杂院里,好不容易出了个大学生,你怎么能将他叫回来呢?从前人家讨饭也要供儿郞读书考状元,你总不至于到讨饭的地步吧。况且,只要考上了大学,生活费、学杂费国家全包了,你担心什么!”

邻居的一席话,令父亲醒悟:家里再艰难,不能苦了孩子,自己熬熬省省,再艰难一点,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终于同意让他继续求学。

写了《越王勾践与奋发图强》

林正秋知道自己的大学梦来之不易,学习特别努力,各门功课成绩都相当优秀。

大二时,林对浙江乡土历史产生了兴趣,写了篇短文《越王勾践与奋发图强》,这是他写的第一篇有关史学的论作,刊载在浙师院历史系刊物《历史学习》上。虽说没有稿费,编辑部给的奖励只是一本小册子《中国科技发明与科技人物论集》。

猜你喜欢

明朝历史小说民国历史小说历史玄幻小说外国历史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