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孙武著免费在线免费试读

发布时间:2023-11-18 编辑:小编

唐朝立国之初,东突厥屡屡侵扰中原,成为唐初的最大外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东突厥颉利、突利两位可汗率全部兵力南下攻唐,李世民、李元吉奉命率兵出豳州道抵御。突厥兵1万余骑突然冲到豳州城西,唐军将士吓得面无人色,李元吉惊惧不敢出城作战。李世民则毫无惧色,他仅带领一百名骑兵向敌阵走去。他对着敌阵喊话说:“我国已跟你们可汗和亲,为何现在要负约?我是秦王李世民,可汗如果真有本事,就出来和我单战;如果想打群架,我也只用这一百兵力迎战。”

阵前的颉利可汗深恐李世明使诈,担心除了眼前的一百人之外,另有埋伏,因此笑而不答。

李世民再度向前,派遣使者对突利可汗说:“你以前和我们有盟约——有难同当,怎能引兵攻击,不守信用?”突利可汗也是一言不发。

李世民再次向前挺进。颉利可汗见李世民这般大胆前进,又听到他对突利可汗说的那番话,心里怀疑李世民和突利可汗已暗中结盟。他越想越不对,便下令军队后退,暂缓行动。

当时连日阴雨,突厥兵的弓箭因受潮不能使用,唐军夜间偷袭,冒雨进兵,突厥兵非常惊慌。同时,李世民派人向突利可汗分析利害,突利可汗与李世民结为兄弟,拜盟而回。颉利可汗孤军无助,只好撤兵。

原本大规模的兵戎相见,就在李世民运用谋略造势,转不利为有利的情况下化解了。

实例二:要知己更要知彼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几率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这是孙子兵法上最重要的战术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明皇杂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姚崇与张说同为唐玄宗的宰辅大臣,但他们长期闹矛盾,姚崇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张说要算计他的后人。临终之际他把儿子们召到面前说:“我死后,作为同僚,张说一定来吊丧,你们把我平生最好的服饰和玩物罗列于灵帐前,如果张说看都不看一眼,办完丧事,你们就赶快逃命。如果他在诸多服饰玩物之前流连,你们就把他最注意的那几件送到他府上,同时请他撰写碑文;碑文写好之后立即镌刻,并设法让皇上知道,他交出碑文后会后悔,肯定会差人来讨要,你们就说已经将此事奏明皇上了。”姚崇死后,张说果然来吊丧,并对灵前的几件玩物爱不释手,姚崇的家人一见,马上把那几件玩物包好送到张说府上,并让张说写了碑文,碑文自然是称赞姚崇之词。一切都如姚崇预料的一样,张说马上就后悔了,让家人讨回碑文。姚崇的儿子一拿到碑文,一面马上让人镌刻,一面把原稿送给皇上过目。后来,张说虽想害姚崇的子孙,但由于皇上已知道这件事,他只得作罢。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孙子兵法 孙武著免费在线免费试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