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青年时期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林和平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杭州离奉化溪口不远,老夫人的回信很快带到。蒋志清撕开一看,顿时感动得泪如雨下。“死生一视於义,毋以家事為念”,这是他母亲的话,意思是要他放心去干国家大事,千万别挂念着家里。

夜深人静时,蒋志清跪对天上的明月,暗暗发誓,此生一定不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不出人头地绝不回溪口老家。

战斗的号角很快吹响。11月3日,陈其美领导起义军在上海发难,杭州方面决定4日夜起义响应。

蒋志清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场战斗。

这是一场并不激烈的战斗,蒋志清参加的敢死队按计划进攻巡抚衙门,守卫的清军一听枪炮声便丧失斗志,马上打白旗投降。第二天大清早,杭州城宣告光复。这么顺利的起义,连蒋志清都有点不敢相信。

但这场战斗的意义却不一般。从战略大局上看,杭州起义直接响应了上海起义,使江浙东南沿海一带的形势立即大为改观,使优势向革命党倾斜,并且大大减轻了武昌起义军的压力,还振奋了革命精神。

此外这次起义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沪杭起义才是孙中山这一派的成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武昌起义是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功劳,如果非要算上和同盟会的关系,那也是黄兴、宋教仁实际领导的中部同盟会的功劳,其他各省的光复也是靠各省分会的运筹帷幄,至于陶成章更是公然以光复会的名义活动,就差明说脱离同盟会了。至于总理孙中山带出来的兴中会一脉,历经十大起义,是屡败屡战,精英尽失,以致于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面对同盟会事实上的分裂无可奈何,只得到旧金山去以待时变。所以,这个时候跟孙中山关系很近的陈其美在沪杭地区成功起义,无疑对重塑孙中山的个人威信和领袖地位有着重大意义。

这次起义,对蒋志清个人来说,还有个意外的惊喜。他的名字上报了。

据当时上海的《民立报》(辛亥年九月十九日,第三百八十八号,公元1911年11月9日)报道:“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第一、二各队由队长张伯岐率领,第三队由队长董梦蛟率领,攻击抚署,以十五人为一队,每队手枪手十名,炸弹手五名,先后继进。第四队由队长王金发率领,攻击军装局。第五队分布于旗城门下,各门附属五名,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凡直接各将校,无不深为感心也。”

“看到了吧!说自己是杭州起义的指挥官呢!”蒋志清看着手里的报纸,心里不禁高兴得心花怒放。这就是做计划、弄文件的好处,其他人提着脑袋暗中筹划了那么久,他一来就被当成领导功臣。但面子上的工作还得做一做,后来他曾给别人说,应该多宣传宣传参加战斗的其他战友。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蒋介石的青年时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