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新篇:全国恢复高考制度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对于众多考生来说,十年废学,“知识越多越可耻”的观念,已深深植入不少人的精神深处,要让他们进行这样的考试,并非易事。

10年间,他们的手上,过早被镰刀和工厂的机器打满了老茧,对于考卷,对于知识,很明显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事物。

事实上,姜启时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报名参加考试的,心想“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上了感谢这一机会,考不上也不怨谁。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调动了几千万青年学习的积极性,原来造成的“读书无用论”,瞬间被“恢复高考”的天籁之音,一扫而光。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

1977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中央关于招生工作会议的精神。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后来回忆说:

那天是1977年10月22日,电台广播了中央招生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号召青年报考。我突然意识到可以选择人生的机会来了,决定试一试。

1977年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联合发出1977年招收研究生通知,提出研究生招生办法:

考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不但要参加文化考试,更重要的是要有单位推荐。依据单位的推荐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同时还规定,应届生报考年龄不超过30岁,在职人员报考年龄要在35岁以下。

恢复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并把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这样既为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打开了继续深造的大门,又保证了他们经过三年学习深造之后,能够有健康的体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补充到高校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年龄优势。

还对招生对象进行了规定:

要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和专业特长;有专业特长和研究才能的在职人员不受学历限制,但需具有同等文化程度;成绩特别优良确实具有研究才能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也可报考。

作出这样规定,主要为了鼓励更多人报考研究生。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并提出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

身体健康,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技术和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人才。

1978年5月5日,温儒敏和另外6�35万名考生同一时间走进不同的考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这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由各招生单位命题。

几个月之后,温儒敏非常幸运地成为我国恢复硕士生招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在这一年,硕士生全国共录取1�0708万人。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举贤新篇:全国恢复高考制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