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小说大结局精彩试读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小说全文

发布时间:2023-11-18 编辑:小编

左宗棠对于曾国藩的缺陷看得很明白,时不时地讥笑挖苦他。早在1853年初曾国藩刚刚帮办湖南团练事宜的时候,左宗棠就评价他说:“曾涤生(曾国藩号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

湘军兵败岳州后,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书信中评价曾国藩说:“涤公才短,麾下又无勤恳有条理之人,前自岳州归后,弟无三日不过其军絮聒之。伊却肯听话,所以诸事尚有几分。”

田家镇大捷后,湘军上下充满骄傲自满的情绪,左宗棠致信曾国藩,提醒他要冷静沉着,提防太平军反击。曾国藩没有听他的话。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抱怨曾国藩说:“颇露娇愎之气,弟数与书而不一答,盖嫌其太直也。”事实证明,左宗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曾国藩在此后不久即兵败湖口。

投身曾国藩之前,左宗棠批评起曾国藩用兵来毫不留情,成为曾国藩的部将后,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军事谋略虽然不敢公开嘲讽,但在给亲朋的信中,仍然经常流露出轻蔑的态度。

早在1860年初,左宗棠就建议曾国藩“先以偏师谋取吴越”。曾国藩却坚持“稳扎稳打”的方法,拒绝这一建议,进驻皖南万山丛中的祁门。左宗棠虽然没有公开批评,却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流露出轻蔑之色:“涤公于我极亲信,毫无间言。唯才略太欠,自入窘乡,恐终非戡乱之人。”

带兵入浙脱离曾国藩羽翼之后,左宗棠开始接二连三地与曾国藩争论军事谋略。他认为曾国藩用兵太过呆滞,对自己的限制太多,在信中经常抱怨曾国藩。随着自己羽翼日渐丰满,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批评也越来越直接。在给骆秉章的信中,他说:“涤相于兵机,每苦钝滞,而筹饷亦非所长,近日议论多有不合。只以大局为重,不能不勉为将顺,然以难矣。”将曾国藩贬低得一文不值。

可以说,这种天生才气的差距及由此而带来的性格差异,是导致曾国藩、左宗棠长期矛盾的重要原因。曾国藩和王錱的矛盾,也主要是由这一原因所导致的。

曾国藩虽然天资一般,但他很明白“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这是他最终超出一般人的重要原因。即以青少年时期读书这件事来说,曾国藩的刻苦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曾国藩强调读书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恒”字诀和“耐”字诀。

普通人读书,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后就筋疲力尽,不再继续。曾国藩则不一样,每当精神颓废想要睡觉的时候,他就调动起“刚猛”精神与自己的本我“血战”。曾国藩说“有恒为作圣之基”,又在家书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小说大结局精彩试读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小说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