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全文免费试读 王莽,曹操小说全本无弹窗

发布时间:2023-11-18 编辑:小编

萧衍对家庭成员的宽容乃至纵容没能换来他想要的天伦之乐与温馨和谐,却导致了一再的背叛。后来,萧衍也慢慢看开,只不过看得又太开了。他沉浸在佛学中不能自拔,但又没能深入至境,只是做着成本巨大的表面文章。他大力倡导佛教,耗费巨资修建庙宇,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2846所,其中以大爱敬寺、智度寺、解脱寺、同泰寺规模最大。唐朝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还创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论,认为儒教、道教皆来源于佛教。他还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以前佛教中无此规定,他根据《涅经》等上乘佛教的内容写了《断酒肉文》,从此,以身作则,过着苦行僧的日子。

他还曾三次出家为僧: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当住持和尚,与众僧一起生活,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群臣只好天天去寺里恳求武帝回宫。梁武帝开头怎么也不肯答应,直到群臣用一亿钱的代价向同泰寺奉赎,梁武帝才勉强回宫;两年后,又跑到同泰寺去了,大臣们只好“旧事重做”——集资一亿钱,替武帝赎了身;太清元年(547年),84岁的他第三次舍身同泰寺,且坚持待了一个多月,三次“赎回”武帝耗费四亿钱之多。然而,就是在这位“菩萨皇帝”在位的朝代,刑法苛刻却也十分出名,南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被处斩,萧衍只是闭目默念“阿弥陀佛”。

就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时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末年,即548年,爆发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叛乱,因这场叛乱的发动者是投降梁国的东魏将领侯景,史称“侯景之乱”。

据说,最后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皇宫里抓萧衍时,曾发生了这样一段很有趣的对话。萧衍见侯景来,镇定自若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居然一一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那时的萧衍已经80多岁,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坐久了金字塔的顶端,或许真的看开了一切。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无奈何!在侯景的禁锢下,临危之时的萧衍便说出了那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遗言,有人笑他糊涂,有人说他明白。由他开始、由他结束,倒也是一个完满的圆圈。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全文免费试读 王莽,曹操小说全本无弹窗
返回顶部